跳到主要內容

    淡水是個充滿歷史的小鎮。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,扼守北台灣大門,西元1858 年開港通商,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,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,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。淡水河口一帶之海岸是東南亞海路的中途站,大屯山又是極好的航途指標,因此七千年來至今在淡水一直有人類居住。此地早期人類以部落形式過著漁獵、放耕的生活。於淡水一帶可考察到之原住民族,皆屬居住於臺北一帶的凱達格蘭平埔族,古代中國和日本的船隻,經常停泊淡水,與他們從事貿易。

    淡水鎮舊名「滬尾」,而「淡水」則是一個總稱,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。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,「淡水」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「滬尾」。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,但走在淡水街道上,一座座洋式、閩式、日式的舊建築,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。拜訪淡水,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法,中正路、真理街、重建街、三民街、清水街一帶,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。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、八里及淡水、大稻埕間的渡輪,淡水河風情,盡收眼底。

    紅毛城

   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。1629 年西班牙人侵略淡水,為鞏固其在北台灣的殖民事業,遂在此建「聖多明哥城」為基地;1642 年,荷蘭人驅了西人,在舊址重建該城,當時稱荷蘭人為「紅毛」,因此「紅毛城」之名也沿用至今。1867年為英國所租借,乃大肆整修,並在東側建「英國領事館」,做為官邸。領事館的紅色拱廊、綠瓶欄杆,與紅毛城相互輝映,增色不少。紅毛城一直到1980 年,才由我國收回接管,並評定為一級古蹟。由此俯視淡水河,形勢險要,「戌台夕照」素為淡水八景之一,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。

    紅毛城位於中正路二十八巷一號,是明崇禎二年(西元1629 年)創建的喔!歷史已經很悠久囉!城中的領事官邸,兩層式洋樓,是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。領事官邸正面,工匠在磚雕部份的手藝與綠瓶欄杆的色彩形成對比,使得她其實比紅毛城主樓搶眼!
    「紅毛城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  牛津學堂

    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內的牛津學堂,是教會培訓傳教、醫療、教育等人員的基地,由馬偕博士親自設計、監工,1882 年完成,取名「理學堂大書院」。1914 年馬偕學子偕叡廉又開設「淡江中學校」,即今淡江中學之前身。牛津學堂可說是淡水工商管理學院、淡江中學等校的搖籃。
    「牛津學堂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  紅樓

    「淡水紅樓」因有著殖民地式紅磚建築的外觀,因而得名,始建於1895 年,於1899 年竣工,曾經過數次改建,還從紅樓變成黃樓,但在2000 年後代屋主整修後,又回復其紅樓之外觀,並改成紅樓餐廳。雖不是政府所核定的古蹟,但是觀察各期興建改造歷史,可以說是象徵了黃金淡水的繁華,更見證了淡水一世紀以來的發展。淡水紅樓三面都設有磚拱迴廊,是棟非常美的建築,在當時規模能與其相比的,只有紅毛城的領事官邸。曾有位屋主是臺灣早年有名的文人-洪以南,將其命名為「達觀樓」,這是因為從這裡,你可以眺望淡水,東起關渡口,西至紅毛城與淡水港,景色之開闊讓人有達觀之感。紅樓佇立在老街上的山坡,令人有種世外桃源之感,從老街要往紅樓的路上,有著大約只有兩人併肩寬的階梯巷道,聽說一共有106 個階梯,在要探尋紅樓的路上,不妨實際驗證看看。
    「淡水紅樓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  淡水禮拜堂

    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,積極展開傳教工作,淡水因此成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根據地。仿哥德式的建築樣式,有高聳的鐘塔搭配彩色鑲嵌玻璃,屋頂上柱頭有尖帽飾,精湛的磚工,讓教堂外牆看起來層次有序,且磚質優良,從1933 年落成至今,仍未見風化或剝落,是淡水有名的觀光景點,現為市定古蹟。馬偕博士逝世後,教堂因破舊不堪,遂於西元1915 年改建為白色磚造教堂;多年後長老教因信徒越來越多,教堂已無法容納,又值馬偕博士來臺60 周年,於是展開第三度重建。西元1933 年建造完工,成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淡水禮拜堂。此處是淡水地方大型的教會之一,長年來內部使用的座椅、講臺、聖桌依舊繼續沿用。獨特的建築不但吸引眾多觀光客駐留,也成了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場所之一。
    「淡水禮拜堂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  淡水老街-渡船碼頭

    從淡水捷運站走出來右轉,中正路及延伸的重建街、清水街一帶,就是鼎鼎大名的淡水老街。

    淡水老街分成內外兩側,外側是靠淡水河岸的金色水岸步道,內側是的傳統老街,這裡街道兩旁林立熱鬧商店,有濃濃古早味的餅舖、雜貨店,也有賣潮流服飾與玩具。傍晚時,在金色水岸步道還可欣賞夕陽落入海面的美景。此區著名的人氣美食如阿給、魚丸、魚酥、古早味現烤蛋糕、阿婆鐵蛋等,都是來到這裡必吃不可的美食。

    淡水位處於淡水河口,是海外交通台北內河航運的轉接點,目前河運僅剩大稻埕至淡水的淡江渡輪,和往來淡水、八里之間的渡輪而已。


    淡水海關碼頭園區
    淡水海關碼頭建立於清代末年,園區內有著洋樓與兩座日據時代建造的港務倉庫可供參觀,園區也因位於淡水紅毛城下坡的低矮平台上,視野良好,民眾不僅可於園區河畔遠眺關渡大橋,還可以一覽淡水河口夕陽美景,四周景觀盡收眼底。目前淡水海關碼頭園區開放自行車牽引進入園區巡覽,同時園區內也打造「鐵馬元氣驛站」 提供民眾休憩、簡易維修與諮詢導覽等服務,歡迎民眾呼朋引伴跟著鐵馬金剛一探淡水古河港的歷史風貌吧!
    相關圖片
    漁人碼頭

    淡水的漁人碼頭,其實就是過去的第二漁港,廣大的腹地加上美麗的景觀,使得重建後的漁人碼頭一到假日就成為淡水的新景點,加上離台北近,又有捷運可以到達的雙重優勢,當然就成為藍色公路的起點嘍!船上所有設備應有盡有,看來我們今天的藍色公路的行程可以玩得更盡興嘍!
    「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  淡水藝術工坊

    淡水藝術工坊(Tamsui Art Gallery,TAG)於2011 年啟用,不僅是新北市首座公共綠建築,更被評選為臺灣「鑽石級」綠建築。其基地原址於日治時期是一座四連棟形式的日式警眷宿舍,建物本身保留了原址拆除的瓦片,運用於新建築物室內裝修上,保留歷史的記憶,亦透過高聳的煙囪形體,創造明顯地標性標的,讓觀光者從中正路上或是從河岸邊經過時,被吸引因而走入參觀。整體外觀以「舊材新築」為設計基礎,並採綠色思考的手法,例如工坊保留了富含時代意義的「日式黑瓦」,巧妙拼貼成建築牆景;而造型吸睛的「書卷銅管煙囪」不僅具有創造自然通風功能,也達到減量用電之效;除此之外,藉由太陽能光電與大量落地窗設計,既具有環保節能功效,又能將熱輻射隔絕於室外。因此淡水藝術工坊無論在生態、減廢、節能皆具備高水準的環境友善指標。
    「淡水藝術工坊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

    建議最佳瀏覽 Microsoft IE 10 以上/Google Chrome/Mozilla Firefox 或相容W3C網頁標準之瀏覽器 | Design by it-easygo.